陈长胜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专题制作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收入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我们要创新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努力从农业增效中增加农民收入。一要大力发展土特产(土地、特色、产业)经济,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二要根据各自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经济,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确保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获益。三要扶持和壮大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特别是农业专业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并依托新型农业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围绕市场需求,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拓宽销售渠道,切实提高农民收益。
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效益提高。一要做强做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帮助农民创立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乡村创办大型合作社,鼓励开展跨区域、跨产业联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业效益。三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上档升级,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扶持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一要积极发展果蔬等农副产品加工,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发展的路子,壮大搞活第二产业。二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商贸、运输、餐饮、市场等第三产业和城镇物流业等。三要把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建成一批集“种养加、游购娱”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小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我市乡村旅游业提质升级;要培育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一要建立农民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使农民工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正确自主择业,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二要建立一套贯穿劳务输出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三要及时摸清农民工培训需求基本情况,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要在增加劳动力转移总量的同时,把提高劳动力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强创业知识培训,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创业是就业之源。要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返乡创业,加快从“打工经济”转向“创业经济”。一要加强农民创业知识培训,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在现有各种农民培训中增加创业内容,定期举办创业知识培训班,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的创业需求开展培训。二要探索建立创业扶持机制,加大对农民创业扶持力度,解决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强化农民创业的行政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有关部门对农民创办经济实体要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能,杜绝不合理收费,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更多的创业带动更多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财产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一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将土地承包权搞活,让更为专业的人才租用闲置土地,以便更好服务那些进城务工农民,并将土地利益最大化。二要加强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管理和服务,相关部门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土地流转程序,确保土地流转规范、健康运行。三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流转出的土地,要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现代高效农业。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采取灵活的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要健全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规范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办法,有一定可支配收入的村集体每年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村民,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推动农民增收,还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两委”班子成员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努力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能手。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推动农民增收。基层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做好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工作,满足群众多样化需要,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单位:中共昆明市委党校)
|
足球体育腾讯视频免责声明: | ||||||||
|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收入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我们要创新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努力从农业增效中增加农民收入。一要大力发展土特产(土地、特色、产业)经济,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二要根据各自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经济,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确保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获益。三要扶持和壮大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特别是农业专业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并依托新型农业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围绕市场需求,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拓宽销售渠道,切实提高农民收益。
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效益提高。一要做强做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帮助农民创立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乡村创办大型合作社,鼓励开展跨区域、跨产业联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业效益。三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上档升级,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扶持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一要积极发展果蔬等农副产品加工,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发展的路子,壮大搞活第二产业。二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商贸、运输、餐饮、市场等第三产业和城镇物流业等。三要把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建成一批集“种养加、游购娱”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小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我市乡村旅游业提质升级;要培育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一要建立农民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使农民工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正确自主择业,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二要建立一套贯穿劳务输出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三要及时摸清农民工培训需求基本情况,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要在增加劳动力转移总量的同时,把提高劳动力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强创业知识培训,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创业是就业之源。要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返乡创业,加快从“打工经济”转向“创业经济”。一要加强农民创业知识培训,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在现有各种农民培训中增加创业内容,定期举办创业知识培训班,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的创业需求开展培训。二要探索建立创业扶持机制,加大对农民创业扶持力度,解决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强化农民创业的行政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有关部门对农民创办经济实体要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能,杜绝不合理收费,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更多的创业带动更多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财产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一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将土地承包权搞活,让更为专业的人才租用闲置土地,以便更好服务那些进城务工农民,并将土地利益最大化。二要加强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管理和服务,相关部门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土地流转程序,确保土地流转规范、健康运行。三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流转出的土地,要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现代高效农业。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采取灵活的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要健全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规范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办法,有一定可支配收入的村集体每年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村民,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推动农民增收,还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两委”班子成员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努力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能手。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推动农民增收。基层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做好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工作,满足群众多样化需要,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单位:中共昆明市委党校)
|
足球体育腾讯视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