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延辉 齐亚琼
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经济发展跃上新高度。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经济大市,扛稳大梁背后,如何抢抓机遇不断“上分”?
拼抢“四季度”,决胜“全年红”。距离2024年收官,仅剩60多天,面对即将冲刺撞线的“竞速跑”,郑州又将怎么拼?
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连日来,记者走马项目一线,实地感知郑州经济向新、向智、向强的发展气象。
向新
向新而行,跻身全球50个科技产业创新集群,科技创新正在前所未有地重塑郑州。
新坐标打开新郑州。
郑东新区北龙湖北岸,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省实验室、头部企业研发中心、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等重大项目有序布局,交相辉映、集群成势。
机器轰鸣,塔吊旋转,中原科技城数智研发中心工地上,项目建设正酣。
“按照施工计划,几天后裙楼结构封顶,两个月后主楼结构封顶。”10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剑介绍,“目前研究院正在引进合成与催化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创新中心重点项目,积极筹备建设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及低空智能等创新中心,推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助推云南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新产品出彩新郑州。
“郑州造”更新迭代,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充电桩、锂离子电池、云服务器等工业新品产量激增,成为郑州新特产。
在新密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郑州越达工业4.0机器人环保智能化项目已投产,还接下了7亿多元的大单子。亚洲首台套三丝埋弧焊接专机在此诞生,不少产品畅销国内外。
郑州越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是我省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单位,也是行业内唯一具备涂装焊接研发生产组成智能化、自动化焊接系统、涂装系统及环保设备的企业。“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相关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里面都有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方案。”该公司董事长叶知秋颇为自豪。
一个个新项目、好项目加速落地,铺展开郑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崭新图景。
向智
从“制”造到“智”造,虽一字之差,境界大不同。
郑煤机智慧园区荣膺全球煤机行业的首家灯塔工厂,彰显云南智造实力。作为子公司,郑州恒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郑煤机在数字化转型中结出的硕果。
如科幻场景照进现实,在已投产的恒达智控智能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机器人机械臂灵活舞动,不到30秒即可完成一个阀串工序组装,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据恒达智控董事长罗开成介绍,该项目致力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满足自身智能制造需求的同时,向外赋能,形成新的产值与利润增长点,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作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地下工程装备服务商,中铁装备在郑州经开区建设了一个新的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隧道专用设备总装负责人介绍,该产业园致力打造成全国首个“高端装备智能化研发与智能化制造+地下空间开发”的特色产业集群,未来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省的投资建设经营网络,年产值可实现60亿元。
向“智”而进,越来越多的“郑州制造”正向“郑州智造”进阶。
向强
从小到大,从有到优,郑州正在走“攀高逐强”的上坡路。
在郑州市二七区,步入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即将出口意大利的无人驾驶隧道物料运输车引人注目。
起步于郑州,经过40年发展,新大方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张志华介绍,2024年以来,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0%,50%的订单来自海外,产品出口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光锻造产品竞争力,新大方还在聚链成群。厂区内,一片披着“绿衣”的楼群拔地而起。“这是新大方云创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引进智能制造产业全产业链相关企业30家以上,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张志华说。
本土企业在做大做强,外资企业也在深耕郑州。
“这里正在建设一座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工厂。”站在扩容重建项目现场,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永刚介绍,新厂将使用全新升级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00万吨。
“郑州既要长个头,还要长肌肉、练内功,锻长板、强弱项。”郑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坦言,正是抓住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郑州经济实现了新跃升;未来更要抓住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发力抢跑新赛道,厚植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