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纪实
全面实施4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仅去年就实施19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2亿元,新增城市道路12公里、管网14公里、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8公顷;沁泉湖公园部分景点提前开放,市委书记王小平高度赞扬。
全面完成安全饮水、造林、改厕任务;全面启动全域农村一体化污水管网建设,25个村的项目开工,完成投资9400余万元;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实现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文昌街道姚郭庄村成为国家文明村、省级森林乡村,万鑫商城东小巷成为网红打卡地……
漫步在示范区,这里发生的美丽蝶变,见证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艰辛历程。
大员上阵 全民参与聚合力
近年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贯穿全年工作,增加投入、克难攻坚,始终保持良好创建态势。
领导班子成员包片包线制度化抓创建。该区主要领导开展常态化安排布署和专题督导调研,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每周至少两次到分管行业领域督导工作落实情况;在集中攻坚阶段,每周至少三次到分包点督导检查,以发现问题、督促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为重点,提高工作实效。
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区工委宣传部组织开展“让创卫‘抖’起来”抖音及短视频系列大赛,提升了创建影响力;组织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观摩活动;区工委统战部组织百余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到城中村开展志愿服务;区教育局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主题活动;区团工委发动返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区妇联、工会等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沿街商户主动参与。示范区坚持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对33条主次干道的近1200家商户摸排建档;定期组织“六小门店”开展评比活动,细化评比标准,扩大参评范围,激发商户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城乡联动 全域创建促提升
近年来,示范区坚持以建促创,克服资金困难,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持续推进城区扩容提质。该区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15条道路建设工程,3年累计新增城区道路4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36.5万平方米;投入700余万元对民主南路(新河桥—南海路)人行道进行高标准改造,对韩愈路、世纪路十字路口环岛进行改造,整治迎宾馆周边环境;对世纪路、神州路等路段的9.7公里快、慢车道进行“白改黑”,累计完成投资约21亿元。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设施。该区投资280万元建设5个口袋公园;新建、改造公厕9座;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6座;将5处闲置空地改造为小游园;投入400余万元对普济路两侧城乡接合部进行环境改造;对主次干道的人行道改造3.69万平方米;为2500米景观河道进行清淤;投入约1800万元对部分道路沿线的街景、商户门头招牌进行改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该区全域农村一体化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投资1.05亿元,12个村已完成建设,14个村在建;累计敷设管道8万余米,3400余户群众受益;农村厕所改造累计投资4600余万元,累计改厕2.85万户,完成户数占常住户数的101%;完成创建“四好农村路”259公里,完成投资2.6亿元;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投资800余万元,将88个农村及镇区道路的综合清扫保洁作业交由保洁服务公司实施,涌现出一批美丽宜居乡村。
攻坚克难 聚焦民生补短板
城中村环境治理关系群众的生活质量,既是创建的短板,也是创建的难点,示范区因地制宜,努力补齐短板。
集中力量破解城中村征迁难题。示范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筹措4亿多元启动了李万街道大北张村、文苑街道和屯村征迁工作,拆除房屋246户共22.2万平方米,和屯村实现了整村征迁,沁泉湖公园项目占地的150户群众房屋已全部拆除到位。
因地制宜改善城中村环境。针对需要整村拆迁的村庄,示范区因地制宜按照“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标准进行环境整治提升,成立专业卫生保洁队,对薄弱环节加强巡查整治;拆除各类违建上万平方米;治理明渠排污45千米,改造旱厕3300余户;对暂时无法改造的村庄实施基础设施改造,聘请专家团队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区。
积极主动帮扶老旧楼院。示范区现有4个社区、26个小区属于没有纳入国家及省、市改造项目的老旧小区。对于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管理的小区,各帮扶单位积极与社区楼院加强对接、沟通协商,制订帮扶计划,筹措资金近300万元帮助解决楼院道路不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清理腾出公共用地2.4万平方米,修整主次干道两侧楼院楼体外立面2100平方米。
高标一流 打造亮点出精品
近年来,示范区高标一流打造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万鑫商城东小巷催生“夜经济”新热点。从2017年开始,该区对万鑫商城商贸区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实施农贸超市重建、商城店面门头招牌升级工程,成为全市农贸市场改造的标杆。2018年至今,该区先后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对该商城及玉溪路商业街周边环境进行再改造、再提升,打造了玉溪路精品街。去年以来,该区引进社会投资500余万元拆除破旧板房,新建东小巷,打造集文化美食、旅游美食、网红美食等功能于一体的美食街,培育“夜经济”新热点。
阳庙镇文化广场打造乡村旅游新节点。阳庙镇大街是明清时期怀庆府古官道上的重要节点,多年来,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问题困扰群众。2019年以来,该区投入240余万元进高标准改造,建设3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打造乡村旅游节点。同时,在阳庙大街增设了人行通道,敷设了雨污管网,实施了“白改黑”。如今,阳庙镇商业大街人车分离、道路畅通、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全域垃圾分类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该区启动了全域垃圾分类工作,城区新投放分类垃圾桶1400余个,新建垃圾分类回收站32个,机关单位、社区楼院、餐饮门店、农贸市场等场所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的户数达1.8万余户,基本覆盖城区人口的80%。
走进示范区,城区正悄悄发生蝶变,创卫改变了城市面貌,扮靓了示范区的形象,也激发了示范区人的创业创新活力。
记者 郭树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