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中心首页
新华社南宁9月13日电 题:广西:多彩非遗焕发时代活力
新华社记者黄凯莹、陈一帆
中秋临近,位于广西梧州市的一家广西非遗美食体验店“大东月饼”连日来销售火热。五仁叉烧月饼柔软清香,莲蓉蛋黄月饼香甜细腻,皮薄馅丰、色泽金黄的各色月饼不仅“圈粉”本地人,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领略了这一方的岭南风情,还想把这一口传统的‘非遗’味道带回家。”来自江苏的游客何依云说。
据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2022年以来评选出2批共106家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和125家广西非遗美食体验店,旨在提升广西非遗项目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焕发时代活力。
梧州月饼制作技艺于2020年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现在市场上对非遗产品的认可度很高,各部门对非遗的推广力度很大,线上线下的活动也很多。”该项非遗的保护单位梧州大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覃龙剑说,今年公司“非遗月饼”的订单较去年增长超过20%。
“三月三”“刘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铜鼓、壮锦、风雨桥、干栏建筑等民族文化瑰宝……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融合聚居,孕育出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从培养传承人、举办丰富节庆活动、培育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入手,促进传统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据统计,广西现有7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1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7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838项,“壮族霜降节”“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等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历史可追溯至汉代。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20多年前在家乡广西宾阳县创办的“湘光织锦坊”,今年也挂上了“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的牌子,成为当地非遗旅游与研学的热门“打卡点”。
走进这家体验店,色彩斑斓的各式壮锦制品映入眼帘,有大幅壁挂、成套服饰,还有箱包和摆件等。一台古朴的传统织绵竹笼机摆放在店内最显眼处。经纬交织,通经断纬,在谭湘光熟练操作下,多彩纱线化作文样精美的壮锦。
“我带着这台竹笼机到过很多地方,包括自治区内外的博物馆、国内外的展览活动现场等。”谭湘光说,为了做好这项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她带着团队对壮锦织造的工艺设计、文样配色、生产方式等进行创新,让更多的壮锦工艺品、文创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郭勇介绍,下一步,广西将继续加强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精准化、精细化评估和动态管理,并遴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预备名录,推动非遗工坊、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项目传承基地、非遗研学基地等非遗保护和展示的平台建设,切实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足球体育腾讯视频免责声明: | ||||||||
|
新华社南宁9月13日电 题:广西:多彩非遗焕发时代活力
新华社记者黄凯莹、陈一帆
中秋临近,位于广西梧州市的一家广西非遗美食体验店“大东月饼”连日来销售火热。五仁叉烧月饼柔软清香,莲蓉蛋黄月饼香甜细腻,皮薄馅丰、色泽金黄的各色月饼不仅“圈粉”本地人,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领略了这一方的岭南风情,还想把这一口传统的‘非遗’味道带回家。”来自江苏的游客何依云说。
据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2022年以来评选出2批共106家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和125家广西非遗美食体验店,旨在提升广西非遗项目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焕发时代活力。
梧州月饼制作技艺于2020年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现在市场上对非遗产品的认可度很高,各部门对非遗的推广力度很大,线上线下的活动也很多。”该项非遗的保护单位梧州大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覃龙剑说,今年公司“非遗月饼”的订单较去年增长超过20%。
“三月三”“刘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铜鼓、壮锦、风雨桥、干栏建筑等民族文化瑰宝……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融合聚居,孕育出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从培养传承人、举办丰富节庆活动、培育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入手,促进传统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据统计,广西现有7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1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7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838项,“壮族霜降节”“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等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历史可追溯至汉代。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20多年前在家乡广西宾阳县创办的“湘光织锦坊”,今年也挂上了“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的牌子,成为当地非遗旅游与研学的热门“打卡点”。
走进这家体验店,色彩斑斓的各式壮锦制品映入眼帘,有大幅壁挂、成套服饰,还有箱包和摆件等。一台古朴的传统织绵竹笼机摆放在店内最显眼处。经纬交织,通经断纬,在谭湘光熟练操作下,多彩纱线化作文样精美的壮锦。
“我带着这台竹笼机到过很多地方,包括自治区内外的博物馆、国内外的展览活动现场等。”谭湘光说,为了做好这项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她带着团队对壮锦织造的工艺设计、文样配色、生产方式等进行创新,让更多的壮锦工艺品、文创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郭勇介绍,下一步,广西将继续加强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精准化、精细化评估和动态管理,并遴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预备名录,推动非遗工坊、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项目传承基地、非遗研学基地等非遗保护和展示的平台建设,切实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足球体育腾讯视频免责声明: | ||||||||
|
|
|